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同济大学定点帮扶项目获“挑战杯”全国二等奖,让生物多样性成为乡村振兴“新亮点”

来源:对外联络与发展办公室   时间:2025-11-07  浏览:

近日,同济大学定点帮扶云龙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团队的大学生们凭借以云龙县为主要案例地的作品《万物栖境 自然创生——自然保护地毗邻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研究》,获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体赛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二等奖。

该作品聚焦自然保护地毗邻乡村“守着绿水青山却发展受限”的核心挑战,通过对云龙等案例地的深度调研,系统解析自然保护地毗邻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现实困境,创新提出“生境共保、生计共拓、生趣共赏、生兴共富”的“四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一条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的创新模式,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寻找和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研究成果已通过暑期自然研学营等方式在云龙天池保护区及其毗邻乡村进行试点应用,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团队挑战杯的路演现场充满了云龙元素,滇金丝猴成为团队本次参赛的吉祥物和核心IP,团队成员在云龙调研的照片场景展现了同济青年学子探索云龙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足迹。

此外,团队实施的“同济大学沪滇校地合作支持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案例被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列为2025年度“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并参加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沪滇合作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展”,多方位展示学校在云龙县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定点帮扶新亮点,不断推动云龙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协同共进,探索沪滇校地合作生态赋能乡村振兴的“云龙模式”。

2022年以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感知”分实验中心(Bio-CPU Lab)组成跨学科产学研联合工作团队,持续推进云龙县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研究。

团队综合历年科考报告、公民科学报告和10000余条红外相机数据,整理出目前滇金丝猴最南端栖息地云龙县最全的动植物资源数据及重点保护动植物名录,初步建立了云龙地区滇金丝猴食性植物显微组织库。基于多物种适宜性评价构建全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网络,确定该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间管控要求,为《云龙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的编制提供重要参考。

后续,团队将以云龙天池保护区毗邻乡村为重点,持续推动以“生境共保、生态共趣、生计共拓、生兴共富”为内涵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并以暑期自然研学营为载体,打造鲜活的“大思政课”实践课堂,探索出一条融合价值引领、实践锤炼与经验辐射的生态保护与生态育人立体化路径。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