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同济大学发起举办首届全国高校汽车类学院党委书记论坛,成立智能电动车辆融合育人联盟

来源:党委宣传部、汽车学院   时间:2025-10-13  浏览:

开新局、创新域、提新质,以一流党建引领智能电动车辆学科高质量发展。10月12日,同济大学发起举办首届全国高校汽车类学院党委书记论坛,“数智创新 绿动未来”智能电动车辆融合育人联盟成立,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汽车类学院的党委书记、专家学者、党支部书记等百余人齐聚同济大学嘉定校区,探讨一流党建引领智能电动车辆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柳新岩,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侯福深出席并致辞。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童小华,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润、曹静,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潍柴集团党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出席。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党委书记张立军主持。

郑庆华表示,汽车学院是同济大学一流党建引领保障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代表,强国情怀一直是学科砥砺前行的精神基因和文化根脉。期待各方围绕智能电动车辆的人才培养、科研攻关、产业转化等展开深度对话,凝聚共识,共同探索党建引领下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新路径,并以今天智能电动车辆融合育人联盟成立为契机,实现高校间课程共享、师资互派、科研协同、人才共育,打造全国领先的交叉学科发展样板。

柳新岩表示,新能源汽车作为融合机械、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多学科技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水平关系到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希望全国高校汽车类学院不仅培养具有过硬专业素养、行业发展亟需的人才,更要打造具有过硬政治素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汽车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侯福深表示,未来5至10年是我国加快建设汽车强国的关键时期。希望全国高校汽车类学院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将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转化为高校汽车人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能,以智能电动车辆学科建设为抓手,为巩固提升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先优势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撑保障。

论坛上,同济大学发起成立“数智创新 绿动未来”智能电动车辆融合育人联盟,促进全国高校汽车类学院之间立德树人工作的经验互鉴、优势互补、资源互通,共同构建跨校联动、多方协同的立德树人新生态,打造具有汽车行业特色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同济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共同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聚焦新能源汽车、低空装备、智能制造、机器人、工业母机等未来产业前沿领域,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携手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部共同签署科技创新合作备忘录,双方将通过构建汽车产业技术图谱数据库、联合车企与投融资机构联合开展定制化孵化,携手打造全链条成果转化体系,以行业生态赋能学科建设的前瞻布局。

论坛上,《奋斗超越的时代记忆》“学科·领航”微党课发布,讲述了一代代同济汽车人攻坚克难的奋斗足迹,引领师生将人生选择与中国梦、汽车梦紧密相连。

在主旨报告环节,3位专家教授分别聚焦世界经济变局下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数智时代思政如何赋能创新人才培养、以一流党建引领智能电动车辆学科高质量发展,分享了思考与实践。

下午,来自清华大学、吉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等高校汽车类学院,以及潍柴集团等合作企业,分享了如何以党建引领建设发展的实践经验。两个平行分论坛同时开讲,与会代表围绕“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智能电动车辆学科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汽车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2个议题展开研讨交流。

论坛闭幕式上完成交接仪式,清华大学将主办下一届论坛。

论坛期间,嘉宾们参观了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同济大学大学生汽车科技创新实践基地、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评价基地。

                                                                      (图/江平 等)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