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第二届“新利益法学青年论坛”暨“优秀论文大赛”颁奖典礼在同济大学举行

来源:法学院   时间:2025-05-21  浏览:

5月17日,第二届“新利益法学青年论坛”暨“优秀论文大赛”颁奖典礼在同济大学举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林晓镍、同济大学副校长许学军、上海市宝山人民法院院长张晓立、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商事庭副庭长陆淳、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李国毫,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同济大学及各地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部门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实务人士、青年才俊参加了论坛。

林晓镍表示,上海法院始终坚持以实践为导向解决问题,而新利益法学以鲜明的实践品格为司法实务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对此,他交流了三点看法:第一,强化院校双向奔赴,推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第二,加强法理研究,推动司法理念转变。新利益法学为司法实践提供了动态的思考方法。第三,加强数字正义研究,回应数字时代需求。数字技术解构了传统的社会关系,对新时代的法学理论研究与司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司法必须提升人民群众在数字环境下的获得感、安全感与公平感。

许学军表示,同济大学高度关注数字经济为法学研究和法治发展带来的新课题:第一,数字时代,需要夯实并更新法学基础学科内涵,同济大学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法学学科的发展,健全基础法学学科并为新兴学科研究夯实基础。第二,数字时代,需要法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同济大学法学教育结合自身综合性大学优势,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第三,数字时代,既需要借鉴人类社会法治文明成果,又需要发展出中国特色的法学理论,新利益法学立足本土、放眼全球的学术品格,恰与同济大学的学科生态深度共振。希望专家学者们分享真知灼见,继续指导和支持同济大学法学学科的发展,为国家的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同济大学法学院院长蒋惠岭介绍,此次会议是同济大学118周年的校庆以及法学院80周年院庆系列活动之一,承载着同济人对法科发展的深情期待。同济大学法学院自1945年建院以来,历经坎坷,风雨兼程,今天再次站在了法治中国建设的主阵地上。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国家治理的“显学”,但离不开基础法学理论的支撑。这次会议就是法学领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典范,是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的具体行动。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数字时代的新利益法学”,由同济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新利益法学研究中心、上海司法智库学会、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同济大学法学院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法律研究中心承办,北京植德(上海)律师事务所协办。论坛设有主旨报告、获奖论文作者报告、青年学者报告、博士生报告等议程。各主旨报告人就利益衡量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进行了深入阐述,来自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与会嘉宾、获奖论文作者、青年学者以及博士生就新利益法学的方法在各个部门法中的运用作了精彩发言与交流,并最终形成一定共识。(王真真)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