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名师教会学习 校外名家启发思想 中学教师传授技能
本报讯(记者 刘华蓉)前不久,华中师范大学在免费师范生中进行了一次调查,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调查结果显示,96%的学生对自己是免费师范生感到特别光荣和自豪;90%的学生对学校的培养举措表示认同;学生普遍表示要在将来的工作中,把教师职业当作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要用对学生的爱心和对教育的责任感来回报国家和社会。
作为招收免费师范生的6所部属高校之一,2007年,华中师大招收了第一批免费师范生。2年来,学校共招收了4500名免费师范生。为了提高培养质量,学校围绕整合资源,彰显教师教育办学特色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创新,力争让免费师范生“进得来、学得好、下得去、用得上”。
为了让免费师范生“学得好”,华中师大制定了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方案,形成了独特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是打破“老三门”,学校以“主修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模式设计课程体系,按照校级优质课的标准开发出100多门教师教育类系列选修课程。而过去该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在校4年间,只学习3门教师教育课程,即心理学、教育学和教学法。新的培养模式大幅增加了教师教育课程的比重,从过去的“老三门”变成学生至少修够25个学分。
仅有好课程远远不够,学校还要求最优秀的教师参与师范生培养。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07级免费师范生张朋利高兴地告诉记者:“我有3个导师。”在华中师大,免费师范生拥有的3个导师来自3支不同的团队:校内一流的名师团队、校外教育名家团队、中学特级教师团队。校内名师团队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校外教育名家团队侧重于教育家思想的熏陶与培养,中学特级教师团队侧重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学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这3支团队带来了师范生培养的名师效应。副校长李向农说,为免费师范生配备3个名师团队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熏陶,争取培养出一流的人民教师和一批未来的教育家。
前不久,来自湖北的2007级外语专业学生龙敏在刚刚结束的“我有一个教师职业梦想”演讲比赛上获得了一等奖。龙敏刚进校时,一口方言没有几个人能听懂。一年多来,她的普通话水平提高很快,在学校举行的演讲比赛中获得了好成绩。为了提高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能力,华中师大专门成立了教师职业能力训练与测试基地,并颁发了训练方案,大力开展教师职业能力训练与测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为了让免费师范生“下得去”、“留得住”,该校于2007年在6所部属师范大学中率先提出了建立“中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最后命名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与服务综合改革实验区”,计划从2008年开始,3年内在10多个省份建设80个实验区、600个实验基地。校长马敏介绍说,“实验区”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师教育新体系,可以实现三个对接:即城市与农村教育对接、学校培养与社会锻炼对接、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接,将直接推动师范生培养质量的提高,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
2009年06月14日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