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多“特别招数”
可以预见,2009届毕业生面临比较大的就业压力,沪上高校采取了多种措施积极应对。
上海交大自9月中旬起推出毕业生求职指导系列讲座。首场讲座中,老师客观分析了交大2008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近几年交大毕业生就业率是97%”,并介绍了签约地区分布、签约进度、签约单位性质以及毕业生薪资走势等,对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冷静预测和分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学校还邀请校内外职业指导专家、社会人力资源专家、知名企业招聘经理等,为交大学子开设一系列就业指导讲座,内容涉及求职准备、职业规划、就业政策、简历及面试技巧、校友经验分享等多方面。
开设求职指导讲座属“常规动作”,在此基础上,高校还设计了一系列“特别招数”。
上海交大一直鼓励学生到国家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建功立业,今年,学校进一步加大引导力度。往年10月、11月,进校园开宣讲会的多是外资企业。今年,学校主动联系国家重要行业领域的国有企业,早早进校开宣讲会,展示自身实力,吸引学子加盟。11月下旬,交大还将为大型国企和外省市重点单位开设招聘专场。
同济大学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所谓“请进来”,就是请长三角地区政府部门负责就业工作的人士来同济就业指导中心挂职,这样,当地的就业资源便可以为学校所用;“走出去”,就是学校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去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挂职,今年就派了两名老师去企业挂职3个月,以便深入了解企业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
还有不少高校未雨绸缪。东华大学的就业指导从大一就开始了,指导的内容一年年循序渐进。前不久东华大学举办了就业宣传周活动,为非毕业生发放了《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手册》,为毕业生发放《就业指导手册》;并面向全校学生广泛开展就业咨询服务,引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专家声音】
徐迅(同济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推动毕业生就业,高校应审时度势,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和有效指导。同时,学校也应想尽一切办法,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为学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目前情况下,高校要力争把就业市场做大,从上海拓展到长三角、拓展到全国,引导学生打破狭隘的地域界限,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
2008年11月03日 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