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视点 > 正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道路与世界视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大召开

来源:   时间:2008-10-31  浏览: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昂首迈入繁荣,中国大步走向世界。如今,中国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如何继续探索发展道路,扩大视野,开拓又一个三十年的辉煌?

2008年10月30日,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和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道路与世界视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教育部社科司司长杨光、北京大学党务常务副书记吴志攀等教育部和北京大学领导,著名学者黄楠森、吴树青、李忠杰、沙健孙、梁柱、王东等,以及来自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越南等国家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研讨会。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科学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展望未来,对思考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围绕改革开放的国际影响与世界地位、中国经验的理论总结与哲学升华、中国发展的迫切问题与解决思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三十年的发展等专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萨卡•考佩拉等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和人民的命运,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使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继续发展。中国创造了一种以和平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在中华民族现代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国际影响。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等学者强调,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我们应对中国经验、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进行理论总结和哲学升华,深刻挖掘其中蕴含的中国精神和中国理念。另外,与会学者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动力机制、发展模式等从多学科角度进行了阐述,并一致认为,中国模式不仅是中国发展的模式,也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具有普遍价值。这是因为,中国模式蕴含着深刻的中国精神和中国理念。这种精神和理念的核心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它对实现世界各国人民的携手并进、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社科司司长杨光在讨论中表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双重效应,它既是改革开放的一个发展领域,也为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北京大学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排头兵和领头羊,在改革开放三十年进程中,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与中国发展相应,21世纪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将是世界哲学社会科学的最大发展亮点。

在研讨会上,北京大学哲学系黄楠森教授等学者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存在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社会建设各领域,譬如,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问题,便是破解当前诸多问题的一个“枢纽”。

站在三十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如何解决中国面临的这些问题,继续保持中国发展的良好势头,续写新的辉煌?答案只有一个,就是继续奋力推进改革开放。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在新时期继续推进改革开放,需要更大的勇气,更广的视野,更高的智慧。

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为期两天,共收到国外学者的学术论文50余篇,将结集出版。大家普遍认为,此次研讨会的意义重大,通过切磋、讨论,中外学者互相启迪,认识不断深化,并就一些问题达成共识。我们有理由相信:此次研讨会的胜利举办,必将对推进改革开放,促进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008-10-31 北大新闻网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