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同济大学首届时代新人“卓越·星”风采展举行

来源:校时代新人“卓越·星”工作组   时间:2025-11-14  浏览:

阅读百本经典,认识百位老师,探访百个地标,聆听百场讲座,参加百次活动,分别获得“弘文之星”“明德之星”“矢志之星”“求索之星”“力行之星”认定。同济大学发布时代新人“卓越·星”计划一年多来,同学们有哪些收获?近日,同济大学首届时代新人“卓越·星”风采展在四平路校区一·二九礼堂举行,6位学生综合素质“卓越・星”校级荣誉获得者共话“摘星”之路,讲述所得所感,共享青春成长。

年度“弘文之星”代表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赵睿洁

读《精力管理》这本书,原本手忙脚乱的我掌握了高效统筹时间的方法,较好地平衡了学业、竞赛与校园活动;品《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原本沉默寡言的我在创新创业部锻炼时,逐渐能很好地与大家沟通协作……书籍是我们链接世界的桥梁,也是向内探索的放大镜。

从《木结构设计》里得到的设计灵感,帮我们队伍拿下应用力学创新赛一等奖;从《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里领悟的思路和方法,让我在多项数学建模比赛中获奖……阅读更教会我,如何将书中的智慧,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

在同济,严谨的公式与浪漫的文字从不矛盾——就像工程师的笔,既要画得出精密图纸,也要写得出星河灿烂。希望我们都能在密密麻麻的公式森林,栽种文学的玫瑰;在人工智能呼啸的时代,守护人性的温度!

年度“明德之星”代表

国豪书院 王馨妤

站在全新的起点,我决定主动去聆听那些智慧的声音。在大学生活伊始,新生导师帮助我破解学业与生活的困扰;在书院夜话中,书院院长耐心解答学业困惑,强调专业知识、学科前沿和跨学科思维的重要性;与优秀校友面对面的一次对话,像一束光照进我的世界,让我明白原来热爱的力量可以如此强大;在《远方科学报告》讲座中,校外专家讲起科研路上的甘苦,让我知道“坚持”是科研人最珍贵的品质;在学习讨论会上,导师高屋建瓴的视角为我打开探索科研的大门。

正是这一次次的启发与锻炼,让我逐渐形成“敢想、敢做、敢坚持”的信念。我开始学会从宏观把握方向,从细节优化方案,以问题为导向,用结果来检验——我们的项目成功升级,并且参与了中国干细胞第十五届年会。

年度“矢志之星”代表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李新博

刚上大一时,怀着一种“跟着卓越星去打卡”的心态,我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打卡了浦东美术馆、中共一大会址、上海中心大厦等地标。在各种历史文化地标、现代商业地标、同济精神地标打卡的旅途中,我也一直在思考除了“到此一游”,我还能做些什么?

今年寒假,我带着一份对家乡文化的深情,和一份想要“不止于看”的热情,召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组成了一支跨校团队,一起回到家乡甘肃武威,聚焦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社火。最终,我们共同创作出了《古韵今风:凉州社火传承中的创新与变革》,希望通过这些文字与影像,能让更多人看见凉州社火的美。

作为信息与智能网联大类的学生,我也始终在思考如何让技术成为文化传播的桥梁,为这些“身边的地标”赋予新的生命与光彩,实现从“参观打卡”到“主动作为”的思想成长。

年度“求索之星”代表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曾熙

一次兴趣使然,我参加了设计创意学院开设的平面设计讲座,惊奇地发现自己可以把深奥的政治学内容变成一张张炫酷的可视化图表!那感觉就像是学会了“魔法”,让我发现原来学术表达还能这么玩。从那天起,我就像个“跨界探险家”,东听西逛,收获了许多学科交叉的成长——医学院基因组态讲座中,屏幕上的碱基对序列不停滚动,我突然联想到:政治学对社会结构的分析,不也是一种对人类社会的基因解码吗?于是,我打开了用生物学的“系统思维”看政治的新思路。

这些讲座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度思考,但只是听讲座是不够的,还要将讲座学到的技能和思考融入学习和生活中,把数据可视化用于课堂展示,把跨界思考带进小组讨论。这种从“被动听”到“主动用”的变化,让我从一个单纯的知识吸收者,变成了知识应用者、输出者,从一个只盯着自己专业的小透明,变成了一个愿意抬头看看外面世界的小好奇。

年度“力行之星”代表 

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谭浩成

跟随着力行之星的活动,我当过学院合唱队的男高音,也做过合唱联队的钢琴伴奏,组织过班级的音乐主题团建,也组织过学院跨年晚会的后台场务工作,给学院运动会方阵打过旗,也追到了真的星:不刷题的吴姥姥……还找到了自己一直热爱的运动——飞盘。对于我而言,飞盘的意义远大于运动,它改变了我的心态,给了我一种身为主人公的责任感,让我有勇气去踏出自己的舒适圈。自此,大学的精彩生活纷至沓来,我加入的圈子也百花齐放。

后来我又加入了金音笛社,在118周年校庆的舞台上绽放光彩,来到了同济小学为小朋友们科普物理学,回到家乡去养老院包饺子,在海边捡垃圾……逐渐地,我的默默付出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交到了一群好朋友。

年度“卓越之星”代表

经济与管理学院 林涔葳

回望这一年,自习室的灯、日程本上密密麻麻的标注,以及每一次突破自我时的成就感,共同交出了这一年最鲜活的成长答卷。回望这一年,我最庆幸的是每一份经历都让我“更像自己”——选择时果敢,平衡时从容,沉淀时坚定。

第一次选择,是深耕学业。我把“拼搏”刻进每一步,努力进步的每一笔都是反复推敲的较劲。第二次选择,是奔赴竞赛。荣誉背后的光,是跨学科讲座给予的灵感。第三次选择,是扎根实践。在多地开展社会实践的经历,让我明白“卓越”是用所学回应更多人的需求。看似忙碌,却越来越迷茫的我开始学着拆解DDL:用日程本标注优先级,用“卓越星”规划安排讲座与实践。现在的我终于懂得要在学业与实践中找到呼吸感,在忙碌与休息间握住平衡的舵。如果说选择见可能,平衡保稳健,那沉淀,才让我真正生长出厚度。

以五个“一百”赋能成长,让大学生活蓬勃向上,让学术志趣生根发芽,让人文精神润泽心灵,让青春梦想绚烂绽放。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