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同济大学联合主办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国际工程智能大会,发布全球首部《工程智能白皮书》

来源:党委宣传部、工程智能研究院、科学技术研究院   时间:2025-10-24  浏览:

10月24日下午,作为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组成部分,以“工程智能:从先进技术到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国际工程智能大会在上海临港中心举办。本次大会由上海临港科技创新发展基金会、同济大学主办,同济大学工程智能研究院承办,汇聚全球工程智能领域顶尖专家学者及产业领军人物,深入研讨人工智能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创新应用及新质生产力转化机制。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当下正处在人工智能驱动的变革时代,工程智能作为工程学积淀与前沿智能科技碰撞催生的新兴交叉领域,是技术创新的制高点,正深刻重塑智慧城市设计建造、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及可持续发展未来探索。为助力该领域发展,同济大学整合土木、建筑、交通、汽车、机械等传统优势学科,成立工程智能研究院,旨在搭建跨学科、国际化创新平台,贡献“同济智慧”与“同济方案”。本次大会汇聚全球智慧,共同探讨工程智能在下一代工业体系中的基础研究、技术突破、融合创新、全球合作、科技伦理等关键议题,携手推动全球工程领域的智能范式变革。

会上,由同济大学主持编写的全球首部《工程智能白皮书》发布,为工程智能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前瞻性的战略指引和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当前,工程智能仍处于碎片化、高度定制化的“点状突破”阶段,其规模化发展同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为此,白皮书前瞻性地提出了以“工程智能操作系统”为核心的技术框架,旨在破解碎片化难题,实现工程智能的“规模化赋能”,推动人工智能从先进技术转变为真正驱动产业变革的新质生产力。

会上,同济大学发起“国际工程智能联盟”全球倡议。相关负责人表示,鉴于当前AI对工程系统的变革刚刚起步,同济大学成立国际工程智能联盟,旨在打造一个面向全球工程领域的开源、开放、共创的协作共同体,推动领域范式革命,诚邀全球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各方加入,携手让AI成为工程领域新质生产力。

会上,由同济大学工程智能研究院等主办的国际工程智能大赛发布,并即将在近期开赛。该大赛以工程智能为主题,包括:竞赛赛道的面向高韧性交通系统的粒流协同竞赛、创新赛道的桥梁结构关键构件智能网格生成竞赛,面向全球相关领域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开发者等从业者、爱好者,希望通过竞赛,碰撞出工程智能的创新火花。

28891

在主旨演讲环节,华为终端 BG 首席科学家、光明实验室主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田奇,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特聘教授、机器智能研究所所长俞凯,阿里巴巴斑马智行首席技术官司罗,同济大学交通学院党委书记马万经,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副校长、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曾文军,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讲席科学家、低空经济分院执行院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世鹏,1986年图灵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艺术与科学院三院院士约翰・E・霍普克罗夫特(John E. Hopcroft)等7位专家学者先后作主旨演讲,分别围绕“世界模型的初步探索与思考”“任务型智能体的执行可靠性”“智能座舱AI新时代”“道路交通粒流协同管控新范式”“可信世界模型和具身智能体”“打造智能融合低空系统”“‘101计划’和教育质量提升路径”等内容分享前沿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大会下半场圆桌对话由同济大学工程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华先胜主持。聚焦工程智能从先进技术转变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技术瓶颈、突破方向及产业落地路径三大议题,专家们结合各自研究及实践领域,从技术规模化落地挑战、人工智能可靠性提升、传统工程与AI融合、人类与AI共生发展等多维度分享见解。

同济大学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工程智能领域的国际性高端盛会,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全球学界、业界搭建了高效的学术交流与产业对接桥梁,更在人工智能与工程领域深度融合方向形成一系列共识成果。相信大会所凝聚的技术智慧与合作动能,将为全球工程科技革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同济大学工程智能研究院(Institute of AI for Engineering,IAIE)于今年5月成立,依托同济大学工程学科的集群优势,以“创新工程智能科技,创变工程学科发展,创造新质生产力”为使命驱动,通过系统性体制机制创新,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型智能研究平台,为工程领域的智能革新提供坚实支撑,打造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与现代工程技术深度融合的全球工程智能研究与创新高地。(图片/周游等 视频/武毅翔)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