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由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指导,上海市知识产权研究会主办,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承办的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举行。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副司长宋蓓蓓、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余晨、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刘军华出席会议并致辞。

研讨会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产业创新发展”为主题,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关于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的战略部署,推动构建多元化、协同化、高效化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来自知识产权行政、司法机关的专家代表,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负责人及相关学者,共同围绕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热点问题,包括司法与行政协同保护、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结合ICT和新能源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实践,交流制度运行经验与产业需求,推动提升知识产权治理效能,更好服务产业技术创新。
吕培明表示,本次研讨会既是学术交流的平台,也是政产学研协同的契机。会议聚焦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前沿议题,汇聚来自政府部门、司法机关、企业界和学术界的专家,共同探讨制度优化与实践创新,能够有效助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未来,同济大学将进一步加强智库建设,围绕知识产权前沿研究为国家战略提供支撑,期待通过多方合作,深化理论与实务融合,为高质量发展输出高水平成果。
宋蓓蓓表示,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深化行政保护工作,在深化制度规则完善、保护体系优化和行政保护强化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包括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布局国家级保护中心、强化专利纠纷行政裁决、建立“总对总”诉调对接机制等。她表示,本次研讨会主题聚焦,内容丰富,融合行政保护、司法保护、调解仲裁一线经验和企业实践讨论,结合同济大学的平台和人才优势,能够产生众多真知灼见,对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余晨表示,上海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创新工作机制和应对新兴挑战三方面举措,形成了可推广的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经验,特别是首创了专利无效宣告与行政裁决联合口审模式,并开展了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实践。未来,上海将持续加强新兴领域保护研究,深化跨部门协作,为全国知识产权保护提供示范。
刘军华表示,知识产权是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和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持续完善全链条保护机制,设立巡回审判点,深化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合作。他提出未来,一是强化前端布局,二是畅通行政司法衔接,三是完善多元解纷机制,并期待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共同推进上海科创中心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
随后,上半场主题演讲围绕“知识产权多元协同保护支撑产业创新”展开。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处处长顾惠蓉聚焦生物医药领域,介绍了上海通过顶层设计、系统协同和个案实践深化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的实践探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唐震介绍了上海法院针对AI产业新型纠纷推出的系统性举措,包括完善体制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国际前沿,深化院校合作等。WIPO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负责人吕国强介绍了WIPO上海中心开展涉外知识产权争议仲裁与调解的情况,并希望加强与知识产权司法、行政等部门合作,使企业和相关利益方,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综合路径,解决各类涉外知识产权争议。
下半场主题演讲围绕“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综合治理体系”展开。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处处长郭建伟介绍了北京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发力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包括强化京津冀协同、深化行政司法联动、创新“裁调结合”模式等。浙江省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处处长徐刚勤解析了浙江专利行政裁决工作的开展情况,包括执法权下放、协同保护、知识产权技术事实调查机制等,浙江行政裁决案件量多年居全国首位,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典型案件。安徽省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处处长何东奇阐释了安徽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的五维实践:源头保护、行政效能、司法刚性、协同合力和人才支撑,并表示安徽将持续完善保护体系,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贡献力量。福建省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处处长余华介绍了福建“三强化三健全”专利侵权纠纷多元化解模式,强调制度基础、技术支撑和协同联动的重要性,分享了跨省协作等创新案例,指出调解结案占比高,多元化解效能显著。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处副处长陈世林介绍了江苏知识产权保护重点工作,包括补齐“严”的短板、提升“大”的效能、丰富“快”的内涵和筑牢“同”的根基,并表示江苏将攻坚“微改革”落地,深化全链条保护。广东省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处副处长毕赓介绍了广东知识产权保护进展,包括立法执法、展会护航、机制创新和多元化解等,并表示广东年均查处案件约4000件,未来将强化全链条保护,健全支撑机制。
当天下午举行了两场圆桌论坛。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支撑ICT产业创新发展”圆桌讨论上,多位业内代表围绕产业创新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议题深入交流。中国移动专利支撑中心主任贾晓辉表示,行政保护为国有企业提供了司法之外的纠纷解决路径,有助于平衡创新激励与技术普惠化发展。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总经理王尧介绍,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音视频领域专利运营中兼顾国际规则与国内产业实际,既形成了“创新投入—专利产出—反哺创新”的良性循环,也在积极探索与国际专利池的融通路径。中微公司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姜银鑫分享了企业在半导体设备领域的实践,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对科创企业的关键意义。紫光展锐副总裁兼法务部总经理徐驰表示,半导体产业链各环节的知识产权保护既各有侧重又交叉融合,企业需向上下游拓展保护范围,同时建议提升行政裁决的公信力。Via中国区总裁甘海兵肯定了中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短平快”的优势,认为其能有效应对各类侵权问题,助力平衡权利人与实施人之间的利益。移远法务总监胡婷表示,作为模组厂商,移远在标准必要专利领域既拥有相关专利,也为下游客户提供支持,发挥着权利人与实施人之间的沟通桥梁作用,同时希望行政调解能结合行业实际形成易被接受的方案。
在“知识产权保护引领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圆桌讨论上,天合光能全球知识产权总监马骏作专题报告,介绍了光伏产业现状和知识产权保护情况,指出了光伏产业“量增价跌”、技术迭代背景下海外专利布局少、技术影响力低、国际博弈加剧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阿特斯知识产权总监石瑾瑜、光伏材料与电池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西良、宁德时代专利合作部部长周勇、华为知识产权部数字能源领域知识产权总监贾汝松等嘉宾围绕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专利池市场化运作机制构建、企业出海知识产权风险应对与保护等展开讨论,并重点就光伏产业高价值专利的识别、高质量专利布局、商标专利协同保护、行政保护强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会专家认为,后续还需要进一步就专利池构建的可行性组织专题研讨,加强跨行业经验借鉴,充分发挥同济大学知识产权交叉学科优势,推动在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和保护方面的产学研结合。
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WIPO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上海、北京、浙江、安徽、福建、江苏、广东等省份及部分城市知识产权局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代表,ICT产业、新能源产业的企业代表,上海市知识产权研究会会员单位代表,以及来自上海市知识产权研究会、同济大学的专家学者共8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